同姓不昏,古本论姓而不论氏,然至后世,则古义渐亡,以姓氏之别已亡故也。《晋书·刘颂传》:颂嫁女临淮陈矫,矫本刘氏子,与颂近亲,出养于姑,改姓陈氏,中正刘友讥之。颂曰:“舜后姚、虞、陈、田,本同根系,而世皆为婚,礼、律不禁,今与此同义,为婚可也。”友欲列上,为陈骞所止,故得不劾。姚、虞、陈、田为婚,为古义所不许,而礼、律不之禁者以世皆仅知尚存之氏,而不能溯已亡之姓,禁之势有不行也。
《刘聪载记》:聪后呼延氏死,将纳其大保刘殷女,其弟乂固谏。聪更访之于大宰刘延年、大傅刘景。景等皆曰:“臣常闻大保自云周刘康公之后,与圣氏本原既殊,纳之为允。”聪大悦。使其兼大鸿胪李弘拜殷二女为左右贵嫔。又纳殷女孙四人为贵人。谓弘曰:“大保于朕,实自不同,卿意安乎?”弘曰:“大保胤自有周,与圣原实别。陛下正以姓同为恨耳。且魏司空东莱王基,当世大儒,岂不达礼乎?为子纳司空大原王沈女,以其姓同而源异故也。”聪大悦,赐弘黄金六十斤,曰:“卿当以此意谕吾子弟辈。”刘景、李弘之意,庸或以取媚于聪,其言则是也。然乂以此为疑,而聪亦不能不以为恨,可见流俗讥平之所在矣。
魏初不禁同姓昏,至大和七年,乃诏禁之。见《纪》。《北史·长孙绍远传》曰:出为河州刺史。河右戎落,向化日近,同姓昏姻,因以成俗。绍远道之以礼,大革弊风。河州,见第十二章第三节。玩因以成俗一语,当时同姓为昏者,实不仅戎落为然,盖戎多华少之地,华人亦稍化于戎矣。然此等处实不多,其俗亦不能持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