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提出四心,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
孟子认为,任何一个人见到一个小孩掉进井里都会动恻隐之心,在本能的驱使下都会想去救那个小孩。
这种人性的本能,就是粮食,就是原始的‘善’。
到这里,
吴有缺恍然大悟,“格物应该也细分为三重境。”
“一重境,格物,透过现象看本质。”
“二重境,致知,有用为角,无用为格。”
“三重境,心物一体,心正则物正,天人合一。”
吴有缺闭上眼,再睁开眼时,眼前的万事万物忽然变得绚烂无比,
连以前肉眼看不到的虚无空间和氧气,这一刻都色彩斑斓,旖旎灿烂。
将军府还是那个将军府,老樟树还是那一株老樟树,西子湖也是那个西子湖,只是此刻在开辟格物三重境的吴有缺眼中,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
“原来,天地如此多彩!”吴有缺几多感慨,像一个婴幼儿对世界万事万物充满了好奇。
他的瞳孔清澈的如同浩瀚星空。
人的眼睛通常只能看到三种颜色,红、蓝、绿。
因为人的眼中只有三种视锥细胞,分别对应红蓝绿。
我们所看到那些千变万化的颜色,都是三种视锥细胞通力合作,再经过大脑分析合成之后,呈现在我们面前的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