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阶段:与幼儿阶段相对应。这个阶段的移情是随着幼儿日益增长的对语言和其他符号的需求而发展起来的。语言可以使幼儿对一系列表达方式更微妙的感觉产生移情,同时也可以对没在眼前的人产生移情。从故事、图画和电视上获得的间接信息允许幼儿对从未见过的人产生移情。
第四阶段:一般在6~9岁之间。这时幼儿不仅充分意识到他人拥有与自己一样的感觉,而且领会到这些感觉发生在范围更广的经历中。处于这个阶段的幼儿开始关心他人的整体条件,包括他们的贫穷、压抑、疾病或者弱点,而不仅是他们目前暂时的情绪。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幼儿已经知道存在不同的个体,所以他们能够对一群人产生移情,因此,他们会对政治和社会问题开始萌发兴趣。
霍夫曼认为移情是通过两种方式与亲社会行为相关的。第一,当移情的幼儿看到别人处在危险中时,他就会产生情感上的痛苦,幼儿经常通过帮助或分享来减轻这种痛苦。第二,当亲社会行为使别人产生高兴或幸福的情感时,移情的幼儿也能体验到这些积极情绪。霍夫曼和其他研究者推测在移情的发展中有一部分是由生物学因素决定的。作为一个物种,人类被认为天生就能够对别人的痛苦产生情感上的反应。在婴儿期这种能力是以原始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虽然我们已经发现婴儿并不能很清楚地把别人的情感与自己的情感区分开。随着认知的发展,幼儿逐渐能更好地理解别人的感受以及为什么别人会有这种感受,直到两三岁时,幼儿才出现了第一次真正的移情反应;在学龄晚期,移情才充分地发展起来,使幼儿把移情反应推广到整个群体,如穷人或被压迫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