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故事中的小女孩很聪明,在面对强大对手的时候,用苦难强化自己的弱小,以达到激发对方对其同情的目的。她用一句“伯伯”,立马将两个人的年龄拉开了距离,同时,也让对方想到自己那个同样处于花季的女儿。于是,同情的种子便开始在他的心里萌芽。接下来,小女孩又不失时机地用一句“好人”给对方戴了一顶高帽子,以此引导他将自己与“好人”并列。另外,她用“我爸”和那位中年男人对比,再次让对方的同情心理得到强化,从而逃脱了一场劫难。
同情心是人类客观存在的天性,因此,以弱克强博同情的技巧是很值得人们尝试的说服技巧。
乔治·H·米德在《心灵、自我与社会》中写道:“要同情某人,就必须有与另一个人的态度相应的一种反应。如果没有这样的反应,人就不能在他自身唤起同情。另外,如果那个同情者要在他自身唤起这种态度的话,还必须有合作,有被同情的应答。”由此可见,当我们想说服对方时,就有了一种与之合作的需求,我们可以利用人与生俱来的同情心,用充满感情色彩的语言去唤醒对方的感受,让他们与我们共同进入同一个情境,通过想象来感受我们同样的感受,进而对我们的需求做出积极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