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元宵节
元宵节又叫上元节、元夕节、灯节,是汉族传统节日,时间是农历正月十五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早在西汉汉文帝时,就已经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东汉明帝提倡佛教,他因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下令在正月十五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并下令民间也都挂灯。后来这种佛教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的节日。元宵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后随着时间推移,元宵节的内容不断变化。唐玄宗时规定观灯为3夜,元宵夜出现杂耍技艺,北宋延长到5夜,出现了猜灯谜活动。明朝时规定正月初八张灯,正月十五落灯,又增加了戏剧表演。元宵节的一个重要的活动就是吃元宵(又称汤圆),有团团圆圆之意。一般认为元宵节是春节活动的结束。
5.二月二
“二月二”,指的是农历二月初二,是我国农村的一个传统节日。有关“二月二”的习俗很多,其中俗语“二月二,龙抬头”可谓家喻户晓。“龙抬头”一说,最早见于明人刘侗《帝京景物略》:“二月二,龙抬头,蒸元旦祭馀饼……”至于抬头的为何是龙,又为何只与“二月二”有关,说法和故事就多了。在民间认为,龙是一种吉祥物,主管天上的云雨,“龙抬头”,意味着风调雨顺,是人们心中美好愿望的充分体现。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季风气候影响,所以在农历二月初,气温便开始回升,日照时数也逐渐增加,气候已经适宜进行田间农事活动。所以,会有这样的农谚:“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但也有一些地方或某些年份,因为春旱较严重而导致春雨贵如油。倘春雨充沛,则预示着一年的丰收。所以又有农谚说:“二月二,(若)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